
毕节这个“科技小院”有一个响亮的名字——2022年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。
走进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凤村,郁郁葱葱的马铃薯团棵铺满土地、漫山遍野的刺梨树郁郁葱葱,刺梨树下套种的“一枝黄花”茁壮成长……中国农业大学驻龙凤村科技小院的研究生简宜伟、王永华看着长势喜人的刺梨树和马铃薯,满是憧憬。
2021年3月,在民盟中央的联引下,中国农业大学在龙凤村成立龙凤科技小院,以刺梨、马铃薯、跑山鸡产业为抓手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,培养本土人才,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全面推动乡村振兴。
(相关资料图)
据悉,龙凤科技小院,是在贵州成立的第一个科技小院。
几乎每一天,简宜伟、王永华都会开着那辆简易的科技服务小车,去到田间地头,看看农作物的生长、施肥、播种、管护等情况。“从课堂走向田野,是成长,更是我们新一代农业人的责任与担当。”简宜伟说。
2022年,科技小院选取了5亩示范地进行实验,组织培训后,将种子和肥料发放给村民,一对一指地指导他们种植马铃薯,在丰收的时候每亩土地能增收500-750公斤左右,产量增加了近一倍,今年将推广到1000亩种植。
“我试种了2000斤洋芋,每亩居然收了4000斤,这真是没想到的呀!”龙凤村村民陆世江说,在科技小院指导下种出的马铃薯,不仅产量高、个头大,就连用肥用料、人工管护方面的投入也比之前少了许多。
为了表示感谢,陆世江给科技小院送了一面锦旗——“科技兴农 造福于民”。
“每一项的研究成果都是由一个个单项技术试验示范支撑,实现一套最优的技术体系,最终服务于民。”简宜伟说,在刺梨的种植上,科技小院也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刺梨高产高效田间管理技术体系,使得刺梨产量提高了34.9%,品质提高了46.2%。目前,此项研究成果已在龙凤村刺梨核心基地扩大应用。
在跑山鸡养殖业中,科技小院根据当地养殖业现状,引进国家级品种——“威宁鸡”作为试验对象,搭建了1000平方米的养殖示范基地,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科学试验,将生态养殖标准化流程以及阉割技术落地龙凤村。
2022年,龙凤科技小院获得了“2022年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”称号,这是贵州省内唯一一家获此称号的科技小院。
END
文/图 毕节试验区杂志社 杨 欢
部分图片由科技小院提供
标签:
上一篇: 热点评!国家统计局:4月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 消费需求逐步恢复
下一篇: 最后一页